时隔两年,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(文中简称上海车展)再度开展,绿色化、智能化成为展会产品主流趋势。在商用车领域,广汽领程以焕新姿态亮相2025年上海车展,揭开了其战略转型与全球化布局的序幕。
作为广汽集团旗下聚焦新能源商用车的年轻品牌,广汽领程首次系统性阐述了其技术路径、产品规划与生态愿景。从智能制造到资本运作,从海外拓荒到本土蓄力,这家“小而精”的企业正试图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中,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突围之路。
“135”战略发布
以核心科技锚定长期发展
广汽领程的转型始于一场深刻的战略重构。去年完成股转后,公司迅速明确了“135”战略框架——以智能制造、产业联盟、用户生态三大支柱共同支撑其五年发展蓝图。在智能制造领域,首款战略车型T9商用车将于2025年6月试销、8月量产,这一紧凑的节奏背后,是广汽商用车体系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。与此同时,历时两年研发的皮卡项目已进入攻坚阶段,计划2027年率先登陆海外市场,未来择机反哺国内。轻卡与VAN车型的规划则进一步勾勒出产品矩阵的轮廓,显示出对多元化商用场景覆盖的野心。
一直以来,技术突破被视为战略落地的核心驱动力。此次商用车专属弹匣电池的发布,标志着广汽领程在新能源底层技术上的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。这款电池不仅通过磷酸铁锂体系与叠片设计强化了安全性,更借助结构优化将体积能量密度提升15%,为整车轻量化与续航突破奠定基础。
在此基础上,广汽领程计划三年内攻克电驱桥、热管理及自动驾驶技术,逐步构建从电池到整车的技术闭环。除此之外,Deepsky微晶电芯的研发,还将通过电解液配方与SEI膜控制技术,使电池循环寿命延长至行业领先水平,直击商用车用户对耐用性的核心诉求。
生态布局完善 让用车更省心、更省钱
如果说技术是广汽领程的“硬实力”,那么生态布局则彰显其商业模式的“软创新”。其中,加入华为超充联盟成为关键一步——双方将共建干线物流超充网络,计划未来三年覆盖主要运输动脉,彻底打破新能源商用车补能效率的桎梏。这一合作不仅缩短了充电时间,更通过数据互通优化物流调度,使得“全电物流”的愿景渐行渐近。
与此同时,广汽集团在金融、保险等领域的资源积淀,被转化为“车电分离”“以租代购”等创新服务,显著降低用户购车门槛,构建起从产品交付到用车保障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。
资本运作则为这场转型注入加速度。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、探索ABS(资产支持证券)发行,广汽领程试图以轻资产模式撬动重资源投入。其皮卡研发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,正得益于社会化产能整合与灵活合作机制的探索。这种“把钱花在刀刃上”的策略,既缓解了初创企业的资金压力,也为后续技术迭代预留了空间。
降本增效,海内海外全面发力
面对全球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浪潮,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。广汽领程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务实:通过三电技术自主化降低核心部件成本,依托超充网络提升运营效率,再以金融服务减轻用户初始投入,形成“技术-生态-服务”的降本三角。尽管中美关系引发供应链波动担忧,但公司表示当前供应商体系未受实质冲击,南美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反而为皮卡出海提供了新机遇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其产品战略始终保持着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弹性的平衡。皮卡首攻海外市场的决策,既规避了国内政策限制,又借力广汽集团在70余国的销售网络;而车型架构设计上预留的纯电、混动、燃油多动力兼容方案,则为未来回归国内市场埋下伏笔。这种“进可攻、退可守”的布局,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审慎。
作为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玩家,广汽领程的野心不止于“小而美”。从技术自研到生态共建,从资本创新到全球布局,其每一步都紧扣行业痛点与用户需求。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,用户们终将会选择那些真正懂需求、能落地的品牌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